来源:西科控股 | 2025年08月25日 11:37:42
看“微光点点”如何化作“璀璨星空”。8月20日,陕西广播电视台《陕西新闻联播》,播出《一束光“链”出璀璨“星空”》重要主题报道。记者以“蹲点”方式,走进“追光”热土,看一个个“追光者”的奋斗日常。
以下内容转载自陕西广播电视台《陕西新闻联播》:
记者:“你好李总,忙什么呢这会?”
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珊:“正在做今日的采购订单的梳理。”
李珊:“飞秒激光器是我们设备的一个核心部件,5到7年前实际上这个我们一直是依赖进口的,现在我们具备了自主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后,只需要20天左右就可以交付一台激光器,而且成本也比进口激光器降低了至少一半。”
李珊:“你看这一面墙,我们的这个发展历程就是我满满的奋斗痕迹。”
记者:“您在企业工作这么长时间,您觉得最大的变和不变是什么?”
李珊:“不变的是,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心。最大的变化,公司承担了20多项各级的研究项目研发课题,采购的数量每年从几千个订单现在要到上万个订单,2024年完成了新的一轮1亿元的一个融资。”
“光眼”革新 减法撬动市场乘法
中智科仪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金鹏程:“这是我们现在最昂贵的一台设备,每秒钟能拍到3.3亿帧图片,也就是说在20纳秒之内它能拍到八幅图片。我们后面有其它的产品,比这个速度再提高了接近15倍,已经是这一类技术的极限了。”
这家总部在北京的光子企业,通过底层技术重构,研发了“逐光”皮秒时间分辨门控相机产品,填补了我国在超快时间分辨成像领域的空白。
谈及为何选择落户陕西,金鹏程给我们算了一笔“效率账”和“成本账”,研发中心与供应商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,联合攻关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,西安光子产业的集聚效应能让企业的创新成本降低50%。
记者:“很多科技型的初创企业都在追求效率和速度,都在做‘加法’,而您却反行其道,一直在做“减法”,这个思路是什么?”
金鹏程:“我们做‘减法’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,这款产品是我们在科研相机的基础上,只保留了某些特定的门控、时间控制的功能,让它的成本压缩,从原来单一的科研市场拓展到现在更广泛的工业以及民用市场,反而做了一个‘乘法’。今年开始生产发货,收入应该在2000到3000万人民币。”
“光链”集聚 构建产业“雨林生态
在先导院的超净间内,工艺工程师郭啸天正与微米级的精度较劲。
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郭啸天:“正常的晶圆可能是六七百微米,正常头发丝的厚度是60到70微米的厚度,我们是要把一个6英寸的晶圆给它磨薄,做成100微米的一个厚度。”
郭啸天说,减薄晶圆能显著降低热损耗,提升器件稳定性,这看似微小的厚度变化,正为光电子器件的性能突破筑起关键防线,目前他们已经实现6英寸晶圆100微米厚度的量产突破,主要应用于汽车雷达、传感器等领域。4
郭啸天:“我一毕业就来了先导院,陪同着公司一步步走过来的,很有参与感。”
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晓雷:“先导院是光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,可以快速地进行一些产品的迭代和验证,可以快速地流通到市场。我们六寸的砷化镓,主要是瞄准了智能汽车的激光雷达的这个领域。我们八寸硅光的话,主要是瞄准了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的领域,这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风口方向。”
采访中我们发现,不同光子企业在研发、测试和生产过程中,面临一些成本高昂的共性技术,单家企业往往难以承担,于是,共性技术平台应运而生。如今,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,陕西已初步构建起光子产业创新生态体系,努力打造“雨林生态”。
夜幕下的高新区光子传感产业园工地,灯火通明,机器轰鸣,一片抢抓工期的火热景象。
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高级总监刘昱:“能容纳约20多家这种光子传感类的硬科技企业,达产以后预计年产值超过20个亿。瑞识科技公司,按照他这个计划需求,希望在9月就要能够入驻,所以我们现在是加班加点,达成他们的入驻的条件。”
资本“助跑” 迈向万亿新蓝海
几公里外,同样为这家公司顺利落地忙碌奔波着的,还有西安创星忠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飞。
西安创星忠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飞:“资金对企业发展非常关键,有些时候他跟竞争对手去竞争,核心的差距可能就是那几个月的交货期。所以说咱现在整个融资的节奏,咱往前赶,企业才能把这些资源真正去拿到,真正拿这些东西去打仗。”
记者:“您好,汪总,您为什么会选择在陕西投资,您觉得哪些独特的优势最吸引到您?”
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汪洋:“‘朋友圈’、‘生态圈‘,以及这个产业圈’。基本上是‘一条龙’服务,对于我们这种技术型的企业家,搞产品、搞市场,这样会没有后顾之忧,我觉得比较好。”
在张亚飞看来,投资是撬动企业发展的起点,后续服务则是企业长期合作的核心。去年开始打造的产业发展中心,已与40多家千亿级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聚焦解决初创科技企业技术与产业链整合问题。让他感触颇深的是,一批外省实力强劲的光子企业正在找他探讨落地事宜。
张亚飞:“目前呢,陕西省的光子产业链总体的规模大概300亿,希望未来能够做到一个真正是千亿或万亿的规模。这些核心的技术,要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上把它来放大,这也是我们目前在努力的方向。我觉得很多人在这里还是有梦想的。”
记者手记